虎佑神州—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新春文化系列展VR虚拟展览,要好玩于2023年2月27日12:59:42发布。此展览来源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是一座集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移民文化和城市文化等为特色的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是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等。其前身为1951年成立的西南博物院,1955年因西南大区撤销更名为重庆市博物馆,2000年为承担三峡文物保护工程的大量珍贵文物抢救、展示和研究工作,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设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点击上方“观展”按钮即可直达展览页面,推荐大屏手机浏览观看效果更佳。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研究部研究馆员、本次展览策展人杜芝明说,自然界中,虎是“百兽之长”,常栖息于山林之间,是亚洲特有物种。虎的威武、勇猛、雄健让人印象深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祥瑞之兽,从“山中之君”到图腾之虎、白虎、伏虎、镇宅之虎,以及虎头虎脑的服饰,人们谈虎、崇虎、刻虎、画虎、剪虎……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中国虎文化。

云阳李家坝出土的“战国文字虎纹铜戈”、涪陵小田溪出土的“青铜虎钮錞于”……漫步展厅,观众将欣赏到很多巴文化文物,细细观察,会发现文物上面都有虎的元素。为啥巴人这么喜欢虎呢?据了解,廪君是巴人尊奉的英雄式国君。据史书记载,廪君死后幻化成白虎,由此,白虎成为巴人的图腾。专家推断,“青铜虎钮錞于”就可能是巴人对先君记忆与崇拜的实物证据。

青铜器上的虎一般都较小,观察清楚要花些功夫。如果你想看到更多刻画细致、动态丰富的虎,可以欣赏展出的国画作品。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张善子、张大千兄弟均为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其中,张善子以“虎痴”著称艺坛。为了写生,他曾在成都、苏州豢养老虎,日夜观察老虎的动态和习性,对虎作画,以求作品的真实生动。

在展出作品中,《张善子虎佛立轴》吸引了重庆日报记者注意。画面中,一只老虎静静地趴在高僧身后,画面祥和。以勇猛著称的老虎,为何这么乖巧呢?原来,佛教传入中国后,更多采取的是相对温和的伏虎、驯虎等方式,结果是人虎和谐相处,虎成为佛家坐骑及护持佛法的神兽,展现了佛徒通过佛法宣扬战胜了邪恶、困难。这幅画体现出高僧完成了伏虎、驯虎的修行。

在《张善子虎佛立轴》附近,展出了“阎老虎”阎松父6幅描绘虎的国画。这些虎,或奔腾,或直视观者,或和幼虎嬉戏,妙趣横生。据了解,阎松父为江苏人,抗战期间举家辗转迁到重庆并在江津定居。由于擅长画虎和牛,在画坛以“阎老虎”“多牛翁”著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有他的大量国画作品,在牛年春节前夕该馆举办的“牛气冲天”展览中,就展出了阎松父的《桃林百牛图卷》。

本次展览中,观众还将一览全国各地年画的风采:《上海彩印武财神年画》中,财神赵公明全身披挂,一手执金锭,一手持金刚鞭,骑在张口露齿的黑虎上,非常威武;《重庆福禄财神年画》中,赵公明跨骑猛虎,霸气外露,画面用线顿挫刚劲,细部刻画尤为生动;《江苏张天师年画》中,张天师正手持“五雷火”法宝,追杀“五毒”。这种年画并不是过年时贴的,而是端午节时贴在卧房内以避五毒的节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