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洞府:绵阳崖墓陈列VR虚拟展览,要好玩于2023年2月24日20:53:49发布。此展览来源绵阳市博物馆,绵阳市博物馆位于绵阳市游仙区芙蓉路北段7号,系“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项目,于2016年12月正式开馆。占地面积4.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6万平方米,系国家二级博物馆,在川内地市级博物馆中位居前列。 点击上方“观展”按钮即可直达展览页面,推荐大屏手机浏览观看效果更佳。
崖墓,就是开凿于山崖或岩层中的墓葬。从东汉至六朝时期,这种墓葬形式在四川及相邻地区流行了约5个世纪。汉代的人“事死如事生”,笃信地下世界和地上世界有一样的生活。一般的崖墓凿刻至少都要花几十年。当时的人,从10多岁的时候就开始为自己凿刻崖墓,有些甚至还为自己的下一辈凿刻。
于今而言,崖墓堪称一处处建筑典范,汉代建筑的组群布局与形制结构,大多可于此观其精妙;崖墓恍若一间间美术画廊,其雕刻彩绘粗狂奔放,质朴洒脱,足可以为后世楷模;崖墓更如同一座座文物宝库,以说唱俑、舞蹈俑、提罐陶俑带头的各种人物形象,以摇钱树为首的各类珍稀物品,似百物皆备,应有尽有。走近崖墓展厅,宛如穿越2000年,走进了鲜活的汉代人的生活场景。
绵阳是目前考古发现崖墓最多的地区之一,其崖墓主要分布在涪江中游的江油、绵阳、三台、盐亭等地,以绵阳市郊九龙山墓群、三台元宝山墓群和郪江崖墓群为代表,其中郪江崖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展位于二楼,以“绵阳崖墓”为陈列主题,突出绵阳汉代崖墓特色及出土亮点文物,以崖墓仿真场景和墓室构件、图版和代表性出土文物相结合的展陈方式,重点展示绵阳郪江崖墓、九龙山崖墓和元宝山崖墓等崖墓的形制、结构、雕刻、画像以及随葬器物,反映涪江流域和绵阳在东汉至六朝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高度发展水平,以及精神世界和民俗民情等方面的状况。
绵阳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大部分都是从崖墓中出土的,这些文物中的部分精品也在展厅中陈列展示。当时有“厚资多藏,器用如生人”的葬俗,劳作俑、陶房、红陶水井,陶鸡、陶鸭、陶猪、陶狗、陶鹅等,可以看出汉代时古绵阳地区的农业和养殖业的发达。汉代时歌舞宴乐之风盛行,乐舞俑是绵阳汉代文物中一个亮点。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说唱俑,人物形象、神态惟妙惟肖,具有浓厚的民间气息和四川地方特色。还有击鼓俑、舞蹈俑等,细看之间,总是给人一种穿越古今的艺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