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土遗珍:商代盘龙城遗址出土文物特展VR虚拟展览,要好玩于2023年2月22日20:33:14发布。此展览来源武汉博物馆,武汉博物馆是武汉市重要的文化窗口和艺术殿堂,展示着这座华中都会源远流长的发展轨迹和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承载着历代武汉人民的历史文脉与煌煌业绩,播扬着当代武汉“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与人文风采。自1983年建制以来,武汉博物馆已经走过了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从八十年代初筹建处正式成立,武昌红巷13号的筚路褴褛、艰苦创业,到汉口青年路新馆正式落成开放后的锐意创新、开拓变革;从1992年《武汉市城市发展史基本陈列》《武汉文物精品展》的开展,到2003年《武汉古代历史陈列》荣膺第五届全国十大精品展殊荣,再到2008年获得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称号……现在的武汉博物馆已经发展为集文物收藏、学术科研、社会教育、文化交流、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 点击上方“观展”按钮即可直达展览页面,推荐大屏手机浏览观看效果更佳。

中国是一个极为重视历史的国家,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完整而持久地记录了民族的历史。然而,尽管史书数量浩如烟海,车载斗量,却还是有太多的重要故事化为尘埃。也就是后人在机缘巧合之下,才找到它们的蛛丝马迹,才证实了它们的存在。

盘龙城遗址就是如此,它是1974年起,在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盘龙湖畔被发现的。最开始,人们认为它的面积不过1.1平方公里,后来越来越多的文化遗存被发现,证实它的面积超过了2.5平方公里。理论上,它的规模应该远远不止如此。

盘龙城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等等,按照年代推算,盘龙城遗址的下限至少是商朝,然而关于它的上限,却众说纷纭。有的专家认为,它是新石器时代屈家岭文化的一部分,有的专家认为,它是夏代的遗址,但更多人还是认为,这是商朝在建立之初,向南方发展的重要据点。

就目前来说,盘龙城遗址的年代,确实还是一个并未解开之谜。然而,从它出土的精美器物来看,这里曾经是非常繁华富庶之地。更令人惊讶的是,它曾出土了一件空前绝后的大玉戈,成为了国宝级文物,也成为了盘龙城遗址的象征。

其实,在出土大玉戈之前,就已经在盘龙城遗址2号墓中找到了一件长为73厘米的玉戈。当时让人很不可思议,因为在考古学家的概念中,曾经在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长约30厘米的玉戈,已经是非常显眼了。这只玉戈的玉质为蛇纹石,通体滑溜,散发出迷人的光泽,人们甚至开始以“玉戈之王”来称呼它。

然而,没有多久,盘龙城遗址3号墓中居然发现了更大的玉戈。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后来发现的玉戈,长度竟然达到了94厘米,宽度为14厘米,稳稳将“玉戈之王”的桂冠戴在头上,也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国家特级文物。

这只玉戈呈青黄色,除了又长又宽以外,它的厚度仅仅只有1毫米,又是那么纤薄。它略带扁长形,由刀和柄两部分组成,刀的两边都开刃,只不过一边是平直的,一边却是略带弧线。刀柄大致是长方形的,但在上下两侧,都有一条凸起的脊。在刀和柄之间,还有一个小小的圆孔,大概是用来悬挂使用的。这些特征,说明玉戈在当时采用了精心打磨、钻孔等加工方法,并非随便制作的。

在中国文化中,对玉器的喜爱是源远流长的,甚至由此产生了玉崇拜。君子爱美玉,这种思想在商朝的先民心中,就已经占据了牢不可破的位置。戈是古代最为常见的武器,杀伤力巨大,也成为了战争的代名词。

不过,用玉来制作戈,那就没有什么实战价值,完全是一种礼器。盘龙城遗址的先民们,用智慧和汗水,加工了如此惊人的文物,并且还寄托了它们的精神信念。这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当地的文化水平是如何之高,生产力是何等发达,制造水平又多么先进。

因为它的特殊性,大玉戈被列为了第一批禁止出国(境)展出的文物。这很好理解,因为过于漫长的旅程,很难保证这件几千年前的珍贵国宝不受损伤。但是,令人奇怪的是,自从出土之后,大玉戈便被珍藏在湖北省博物馆。那个稍小的玉戈,还时不时陈列展出,这件大玉戈,几乎就没有被公开展出过。直到2016年,它才在“南土遗珍——商代盘龙城遗址出土文物特展”中亮相,这是时隔42年,大玉戈第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