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宗族墓群文字砖展VR虚拟展览,要好玩于2023年2月22日19:41:08发布。此展览来源亳州博物馆,亳州博物馆为仿汉城堡式建筑,位于芍花路209号。总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其中展室面积2800平方米,文物库房面积1200平方米。1963年,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题写馆名。现藏有珍贵文物五千余件,其中以新石器时代陶器、石器,汉代青瓷器、玉器,隋代白瓷器、陶俑,唐代三彩器,宋元瓷器等最为突出。 点击上方“观展”按钮即可直达展览页面,推荐大屏手机浏览观看效果更佳。

亳州,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3700年前,商汤在亳建都以来,曾三次成为中国古代都城,是当时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这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文化艺术繁昌,拥有老庄文化、道教文化、建安文化以及药都文化、酒乡文化、民俗文化、涡河文化等浓郁的区域文化,在历史上独树一帜,闻名天下。

曹操,出生在安徽省亳州。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是一个对中国历史有着重大影响,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一生纵横捭阖,逐鹿问鼎,文治武功,彪炳史册。陈寿《 三国志·武帝纪 》:“评曰:‘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曹操宗族当时在亳州是士族大户,自其曾祖父曹节立家起业,祖父曹腾发迹,其父曹嵩延荫,乃至其子曹丕称帝,五世其昌。曹操宗族从亳州一个地方士族到帝王之家,很多人出将入相,官至太守、刺史者不乏其人。亳州乃曹氏龙兴之地,北魏文帝曹丕定为陪都,曹氏族人多葬于亳州。曹操宗族墓群因曹操的千载威名而传史有载,《水经注》就记载了亳州城南有曹腾、曹嵩、曹炽、曹鼎、曹水、曹宪等诸多曹氏宗族之人的墓葬。

曹操宗族墓群,位于亳州市魏武大道两侧,主要包括元宝坑一号汉墓、董园一号汉墓、董园二号汉墓、张园一号汉墓、马园汉墓群、袁牌坊汉墓群、刘园汉墓、观音山孤堆、薛家孤堆、曹氏孤堆等,占地约10平方公里。《水经注》卷二十三记载:“涡水又东经谯县故城北……城侧城南有曹嵩冢,冢北有碑,碑北有庙堂,余基尚存,柱础仍在。”

自20世纪70年代起,亳州市在城南一带先后清理发掘了十多座东汉时期的古墓葬——曹操宗族墓群,出土银缕玉衣、象牙尺、玉器、陶器、铜器多种,其中就清理出近600块刻写有文字的墓砖,且大部分为阴文刻砖,是当时造砖工人在砖坯未干之前,用细棒等刻写上去的。

文字砖的内容非常丰富,有的是记录砖的数量、造砖的时间,有的是记录曹操宗族成员或地方官吏的姓名,有的是反映造墓工匠对社会现实和工作条件不满的词句,有的是记录事务或来往家书等等。砖文的书体有隶书、篆书、真书、行书、章草、今草等。汉字字体多样,文字承载信息丰富,实为不可多得的汉代实物资料,异常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