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枝新篁:徐秉方艺术展VR虚拟展览,要好玩于2023年2月22日19:32:21发布。此展览来源常州博物馆,常州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10月,是一所集历史、艺术、自然为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常州博物馆拥有藏品3万余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1件(国宝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245件、三级文物3147件。文物藏品中的良渚玉器、春秋战国原始青瓷器、宋元的漆器与瓷器、明清书画,均为馆藏特色。常州博物馆内设有全国首家、江苏省唯一的少儿自然博物馆,拥有各类自然标本近5000种约10000件,已形成以皮毛类动物、海洋动物、国内外精品昆虫、地区性中草药、矿物晶体及古生物化石为特色的六大收藏系列,其中圣贤孔子鸟化石、翁戎螺、金斑喙凤蝶等一批化石和生物标本世界罕见,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点击上方“观展”按钮即可直达展览页面,推荐大屏手机浏览观看效果更佳。

徐秉方,1945年生于常州武进,2009年被文化部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常州留青竹刻代表性传承人”,其父徐素白是享誉沪上的竹刻大家,徐秉方从小受父亲与海派书画大家熏陶,经过半个多世纪潜心刻竹、钻研手法和画艺,终将留青竹刻从传统刀刀模拟笔墨的窠臼中解放出来,被誉为“现当代中国竹刻杰出代表性人物”。徐秉方的竹刻作品在虚灵中见气韵,工致处纤毫毕现,写意处淋漓潇洒。凭借精湛的技艺和清雅俊秀的艺术风格,其留青竹刻成为最早进入佳士得、苏富比拍卖的中国当代工艺美术作品之一,并入藏大英博物馆等海内外重要文物收藏单位。

留青竹刻技艺始于唐代,明代成为独立的竹刻门类,清代又有所发展。常州留青竹刻承袭晚明常州府竹刻名家张希黄所创“青筠五色”的独特技艺,又深受晚明文人趣味的影响,将竹刻与文人绘画的结合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境界。留青竹刻巧妙利用薄如纸张的竹筠与竹肌之间的色差,运用各式刻刀以及不同雕刻技法刻画形象,从而产生与其他材质不同、精彩生动的视觉效果。徐秉方开创了留青山水云雾刻法,以“似用刀又不见刀痕”的手法丰富了留青竹刻的表现技法、扩大了其表现范围,开创了当代留青竹刻的时代面貌。在竹刻之外,徐秉方亦擅书画、能治印、精壶刻。

本次展览分为“毗陵竹翁”“君子匠运”“玉人容姿”“浮世清欢”“远山虚云”五个部分,展出了徐秉方所作竹刻、书画、壶刻精品共130余件(组),题材包括草木花卉、人物、山水及生活雅趣。“君子匠运”展出徐秉方所作坚竹、傲梅、幽兰、淡菊、清荷、苍松等君子之友植物题材的书画、竹刻、壶刻作品,其刀笔下的植物呈现美善祥和的气象和昂扬的生命力。“玉人容姿”展出人物题材的留青竹刻,多为高士和美人形象。徐秉方能在精准表现人物容姿的前提下,把握对象的风姿与神貌,雕刻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立体人物。“浮世清欢”所展出的书画、竹刻,内容来自大自然中的禽鸟虫鱼、门前的累累硕果、生活中稀松平常的食材,洋溢着自然的生机与浓郁的生活气息。“远山虚云”展出徐秉方山水题材的竹刻、壶刻、书画作品。另外,徐秉方极为重视自我人格的修炼,刻竹是其追求人生大道的一种修行方式,这一部分还展出有徐秉方父女的释道经典竹刻作品,体现了徐氏竹刻的家学传承。

展览是徐秉方首次在家乡常州举办个人艺术展,比较全面、集中地展示了他的艺术人生。展览不仅以丰富展品体现徐秉方的艺术造诣,还生动讲述了他的艺术生涯和人生感悟,反映了他与竹的因缘,他对艺术的钟情。展览中还能看到部分王世襄、翁万戈、叶义写给徐秉方的信件。综观展厅,观者可感受到徐秉方将精神追求寄托刀笔之间,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悟和对恬淡生活的真切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