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华章——福州历史文化陈列VR虚拟展览,要好玩于2023年2月22日19:01:44发布。此展览来源福州市博物馆,福州市博物馆创建于1987年,原址位于福州于山大士殿清代古建筑群中。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新形势,1997年福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筹建福州市博物馆新馆。占地面积14.47亩,总建筑面积11198平方米,2000年元旦正式对外开放。新馆的建筑风格和装饰风格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呈内院式布局,即用狭长的内院天井,构成福州古建筑的空间特色;又结合使用功能,创造具有福州特色的内部空间,与福州市整体规划及城市特色融为一体,体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刻内涵,同时又赋予一定的时代感,成为福州的标志性建筑福州市博物馆融文物征集、收藏、保护、鉴赏和研究于一身,主要通过陈列展览、文化交流、社教活动等方式来展现福州辉煌的历史,弘扬福州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馆藏文物有陶瓷器、青铜器、寿山石雕、字画、丝织品、漆器、玉器、古家具和古木雕等,其中以寿山石雕、字画、丝织品收藏最具特色。目前对外免费开放的有《闽都华章——福州历史文化陈列》和《海丝门户有福之州——福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专题展》两个固定展览。此外,福州市博物馆还定期推出一些策划精良、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专题陈列展览和各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时代感强的临时性展览。 点击上方“观展”按钮即可直达展览页面,推荐大屏手机浏览观看效果更佳。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遗产丰富。早在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文明的曙光在这里初露端倪,它孕育了偏居我国东南一隅的“闽人”、“闽族”。战国秦汉时期,在社会激荡中诞生的“闽越族”、“闽越人”,创造了彪炳千古的“闽越文化”。《闽都华章——福州历史文化陈列》,从上古时期到辛亥革命时期,以历史为主要脉络,以文物为主要载体,辅以高科技手段,籍以展现福州历史文化的内涵和闽都特色之文化。
《碗礁一号专题陈列》:展览由“碗礁侧畔现沉船”“海底瓷库惊天下”“海丝航路千帆竞”“遗珍巡展遍全国”4个部分组成,展出的230多件瓷器是从17000多件沉船出水文物中遴选出的代表性器物。2005年6月,载有大量清康熙年间景德镇青花瓷的“碗礁一号”古沉船遗址在位于福建平潭屿头北侧五州群礁的中心—碗礁附近被发现。该展是迄今为止全国以“碗礁一号”为题材的规模最大、文物最多、内容最丰富、表现形式最为多样的瓷器展。
《海丝门户 有福之州——福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专题展》:自古以来,闽越人就“习于水斗、便于用舟”,故有“闽在海中”之说。盛唐以后,福州凭借着濒临台湾海峡的独特区域优势,海上贸易勃兴,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接点;五代之季,王审知及其家族主闽,积极招徕“蛮夷商贾”,发展对外贸易,奠定了福州港居于南北海运枢纽的贸易格局。宋元时期,福州继续保持与日本、高句丽的对外贸易;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均在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扬航;明清时期,经由福州港这个控海咽喉,丝绸、瓷器、茶叶等物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越洋过海、远销异域他乡,昭示着福州“海上丝绸之路”进入最辉煌的鼎盛时期。该专题展通过照片、文献、图片资料和场景复原等形式向观众展示福州在历史上各个时期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