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洋瓷到华彩铜胎画珐琅展VR虚拟展览,要好玩于2023年2月21日13:55:01发布。此展览来源东莞市博物馆,东莞市博物馆是东莞市属唯一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是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二级博物馆。东莞市博物馆前身是建于1929年的东莞县博物图书馆。1994年,现有场馆在莞城新芬路科书博广场建成开放,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39平方米,展览面积3300平方米。 点击上方“观展”按钮即可直达展览页面,推荐大屏手机浏览观看效果更佳。

“从洋瓷到华彩”呈现的自然是铜胎画珐琅的演变历程,以此为策展思路,展览分为中国人眼中的洋瓷和西方人眼中的华彩两大部分,共展出114件(套)馆藏铜胎画珐琅,展示铜胎画珐琅从外舶入华到风靡欧洲的过程。

洋瓷,兴起于欧洲佛朗德斯地区,经数百年发展而日渐成熟,在内外契机的作用下,铜胎画珐琅在清康熙年间被西方商人与传教士带入中国。国人见珐琅釉面与瓷器釉面十分相似,将其俗称为“洋瓷”。铜胎画珐琅,是在铜胎上填绘珐琅釉料,并经多次烧制而成的工艺品。广东人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仿制,宫廷因帝王的喜爱而设立作坊。在中外能工巧匠的研制下,外来的“洋瓷”最终落户中国。

华彩,产自中国的画珐琅,具有东方特色的纹饰、光洁细腻的釉面,以及符合日常所需器型的特点,欧洲人爱不释手,将其称之为“华彩”,具有东方特色的纹饰,通常包括传统吉祥纹饰、山水田园风光以及人物庭院故事等生动地绘制在器物上,以此为媒介,为从未到过中国的西方人展示了,遥远神秘东方国度的文化。

铜胎画珐琅。在广州和宫廷成功烧制后,以宫廷赏赐或外商携带的方式亮相欧洲。华彩流行于西方上层社会,频频现身于欧洲贵族的下午茶、宴会和室内陈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