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博物馆是一所综合性地方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原址江心屿。
2003年新馆迁址于世纪广场西侧并正式对外开放。2020年机构合并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温州市东瓯文化研究保护中心),统一挂牌温州博物馆。建筑面积约26000平方米,展区总面积12000平方米,其中历史馆面积2100平方米,展示“温州人” 5000年历史足迹。另设书画馆、陶瓷馆、自然馆、工艺馆、王维新铜版画陈列室等五个专题陈列。温州博物馆拥有包括陶瓷器、青铜器、彩塑、砖雕、漆器、书画等20个门类文物4万多件(套),直属对外开放文保单位(专题博物馆)世界温州人博物馆、南戏博物馆、夏鼐故居、郑振铎纪念馆、数学名人馆、朱自清旧居、谢灵运纪念馆、马孟容马公愚艺术馆、东瓯国历史陈列馆、浩然楼、文天祥祠、澄鲜阁等12处包括。主要承担可移动文物展览、征集、保护、管理及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文物调查、发掘、清理、资料征集与汇编;东瓯文化研究、史迹挖掘、史料收集、宣传保护以及相关社会服务等。
温州博物馆建筑面积约2万6千平方米,馆内展区总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为单体封闭式,入口序厅直接与中央圆形庭院大厅相连,大厅通高十多米,空间流动。博物馆平面主要分为三层,在底层直接设残疾人入口,二层三层为展览区,内设有历史馆、陶瓷馆、书画馆、工艺馆、自然馆和临展馆六大展馆,馆内另设有多功能厅、图书室、培训中心等辅助设施。
历史馆是温州博物馆的主陈列。由“前言”、“结束语”和“东瓯王国”、“中央王朝下的东瓯”、“开埠以后”、“今日温州”四大单元组成。以“温州人”为主题,副题是“一个生存与开拓的故事”。
书画馆展出的作品以馆藏书画精品为主线,辅以各时期温籍书画家优秀作品。珍贵书画有唐乾宁写经长卷,晚唐宋初释道画,明代任道逊、王守仁、李经敕、檀芝瑞、董其昌、张瑞图、倪元璐、蓝瑛、陈洪绶,清代朱耷、华嵒、黄慎、高其佩、赵之谦、任伯年,和近代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张大千、潘天寿、傅抱石等名家真迹。
陶瓷馆以陶瓷发展的时间分区布展,以瓯窑的产生、发展及至退出为陈列的主线。
工艺馆的主题就叫“白象塔的故事”。它讲述的是1965年,温州市郊建于北宋时代的白象塔,在经历了850个寒暑后,考古专家们进行抢救性拆除后,发现珍藏在塔壁内的众多精美文物的故事。
温州博物馆2004年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17年5月18日,晋级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授牌。
馆址: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市府路491号
市内交通公交车1路、8路、31路、33路、38路、58路、64路、68路、69路世纪广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