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活动
博馆简介
交通路线
网上展厅
文创产品
武侯祠博物馆简介
三国指魏、蜀、吴三国。
魏国,又称曹魏,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265年司马炎代替魏建立晋。
蜀国以汉为国号,史称蜀汉,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263年曹魏灭蜀。
吴国,又名孙吴,222年孙权建国,229年称帝,定都建业(今江苏南京),280年西晋灭吴。
成都武侯祠是纪念刘备、诸葛亮等蜀汉英雄人物的祠庙所在。它是以刘备陵寝所在地(惠陵)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南齐高帝萧道成(479-482年在位)诏令刺史傅琰修立先主祠,位置在惠陵东,应是今汉昭烈庙的前身。惠陵旁纪念诸葛亮的专祠——武侯祠大约建于南北朝时期。武侯祠位于惠陵东偏南、汉昭烈庙西偏南,三者呈倒品字形,各自分立,自成一体。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蜀献王朱椿主张“君臣宜一体”,废弃惠陵旁的武侯祠,重修汉昭烈庙,将诸葛亮的塑像塑入汉昭烈庙内,实现“一祠同祀君臣”的格局。此后,武侯祠这一名称不再专指纪念诸葛亮的祠堂,而是将惠陵、汉昭烈庙等区域囊括进来,统称“武侯祠”。清康熙十至十一年(1671~1672年),四川按察使宋可发主持重建武侯祠,形成了前(刘备殿)后(诸葛亮殿)两殿并立,前殿如朝廷礼、后殿如家庭礼的君臣合祀格局,直到今日。
成都武侯祠由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三义庙组成的三国历史遗迹区,川军抗战将领刘湘陵园为主体的西区和体现川西民风民俗的锦里民俗区三大部分组成,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是全国唯一一座纪念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蜀汉英雄的君臣合祀祠庙,也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成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2008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16年被国家文物局授牌“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
武侯祠博物馆交通指南
馆址:成都市武侯祠大街231号
市内可以乘坐1路、57路、82路、334路、335路、g97路、高铁旅游观光2号线、机场旅游观光1号线、锦城观光1号线、夜游观光3号线公交到达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乘坐地铁三号线、五号线至高升桥站D出口,步行十分钟可到达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景区直通车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都东汽车客运站(成都市旅游一级集散中心)、宽窄巷子、杜甫草堂、金沙遗址、成都IFS国际金融中心、春熙路、太古里、都江堰、三星堆遗址均有前往武侯祠的景区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