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一座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世界三大宫殿之一、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其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收藏品包括但不限于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
故宫为中国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所以故宫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公元1406年即开始营造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清废帝(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被逐出宫禁。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清王朝政府宣布退位,这座宫殿本应全部收归国有,但根据当时临时革命政府拟定的《清室优待条件》,逊帝溥仪却被允许“暂居宫禁”,即紫禁城后部的“后寝(内廷)”。当时的政府决定,将热河(承德)行宫(即承德避暑山庄)和盛京(沈阳)故宫的文物移至故宫前半部的“前朝(外朝)”部分,于1914年成立了古物陈列所。
溥仪居宫内,一直与亡清残余势力图谋复辟,且以赏赐、典当、修补等名目,从宫中盗窃大量文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严重关注。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组织摄政内阁,修改对清皇室优待条件,将溥仪逐出宫禁,接管了故宫,同时成立“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负责清理清皇室公、私财产及处理一切善后事宜。
1925年9月29日,“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制订并通过了《故宫博物院临时组织大纲》,设临时董事会“协议全院重要事物”,由董事严修、卢永祥、蔡元培、熊希龄、张学良、张璧、庄蕴宽、鹿钟麟、许世英、梁士诒、薛笃弼、黄郛、范源濂、胡若愚、吴敬恒、李祖绅、李仲三、汪大燮、王正廷、于右任、李煜瀛等21人组成。又设临时理事会“执行全院事物”,有理事9人。下建古物馆、图书馆。李煜瀛为临时董事兼理事长,易培基任古物馆馆长,陈垣任图书馆馆长。
“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曾对故宫文物逐宫逐室地进行了清点查收,事竣后整理刊印出《故宫物品点查报告》共6编28册,计有9.4万余个编号117万余件文物。据1925年公开出版的《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报告》一书所载,清代宫廷遗留下来的文物包括三代鼎彝、远古玉器、唐宋元明之书法名画、宋元陶瓷、珐琅、漆器、金银器、竹木牙角匏、金铜宗教造像以及大量的帝后妃嫔服饰、衣料和家具等等。可谓金翠珠玉,奇珍异宝,天下财富,尽聚于此。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图书典籍、文献档案。为此故宫博物院下设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分别组织人力继续对文物进行整理,并就宫内开辟展室,举办各种陈列,还编辑出版多种刊物,公开资料,进行宣传。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人文荟萃,极一时之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职工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拔除杂草,疏通河道,清理垃圾。50年代初,从宫内清除出去的上百年的垃圾竟达250000立方米,自此院容焕然一新。故宫博物院制定了“着重保护、重点修缮、全面规划、逐步实施”的古建维修方针,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许多残破、渗漏、濒临倒塌的大小殿堂楼阁得到了修复和油饰,愈显金碧辉煌。院内各处高大宫殿都安装了避雷设施,又以巨额投资建设了防火防盗监控系统和高压消防给水管网,使这座古老的宫殿建筑得到了更加有效的保护。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在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彻底整治了环绕故宫的筒子河,更好地凸现了昔日皇城的风貌。
故宫博物院,是一座特殊的博物馆。成立于1925年的故宫博物院,建立在明清两朝皇宫——紫禁城的基础上。历经六百年兴衰荣辱,帝王宫殿的大门终于向公众敞开。故宫博物院绝无仅有的独特藏品,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紫禁城木结构宫殿建筑群。
馆址: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公交车:(一)故宫博物院午门(南门):天安门东站和天安西站。午门是唯一观众入口。1、天安门东站:1路、2路、10路、20路、82路、120路、37路、52路、126路、99路、203路、205路、210路、728路、专1路、专2路。下车后直接步行经端门到达故宫午门(南门)。
2、天安门西站。1路、10路、37路、52路、99路、205路、728路、5路、22路、专1路、专2路。下车后直接步行经端门到达故宫午门(南门)。
(二)故宫博物院神武门(北门):故宫站和景山公园东门站。神武门是唯一观众出口。
1、故宫站:101路、103路、109路、202路夜班、211路夜班、685路、619路、614路、609路、专1路、专2路、124路无轨电车。
2、景山公园东门站:111路无轨电车。
故宫博物院东华门(东门)和西华门(西门)平时仅做工作人员通道。
地铁1号线:天安门东站或天安门西站
温馨提示:故宫博物院没有专用停车场,最近的公共停车场在东华门外、景山后街与北海南门,车位有限,建议游客搭乘公共交通车辆到故宫博物院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