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活动 博馆简介 交通路线 网上展厅 文创产品
  • 近期暂无活动
  •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简介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简称“中运博”,全称“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位于扬州三湾风景区,总用地200亩,总建筑面积约7.9万平方米,是集运河文物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于一体,兼顾旅游休闲与对外交流的专题性博物馆,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博物馆,是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直属管理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现馆藏有自春秋至当代反映运河主题的古籍文献、书画、碑刻、陶瓷器、金属器、杂项等各类文物展品1万多件(套)。展览以“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为总体定位,设有"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2个基本陈列,以及“运河上的舟楫”“运河湿地寻趣”“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等9个专题展览,运用传统与现代展示手段,以多样化的展示形式,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地展现了中国大运河的历史、文化、生态和科技面貌,被誉为中国大运河的“百科全书”。

    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时期,历经2000多年历史,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和安徽8个省级行政区,跨越三千多公里,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沿线人口达到1亿7千万。

    大运河是世界唯一一个为确保粮食运输安全,以达到稳定政权、维持帝国统一的目的,由国家投资开凿、国家管理的巨大运河工程体系。它是解决中国南北社会和自然资源不平衡的重要措施,实现了在广大国土范围内南北资源和物产的大跨度调配,沟通了国家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促进了不同地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在国家统一、政权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大运河也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和自然变化的动态性工程,是一条不断发展演进的运河。

    大运河隋代完成第一次全线贯通,形成隋唐宋时期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中国南方北方的大运河。元代由于中国政治中心的迁移,将大运河改线为直接沟通北京与南方地区,形成元明清时期第二次大沟通。

    根据《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第77段,大运河的申遗符合标准(i) “代表人类创造精神的杰作”、标准(iii) “能为现存的或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标准(iv) “是一种建筑、建筑群、技术整体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现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发展阶段”、 标准(vi) “与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的事件、文化传统、观点、信仰、艺术作品或文学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且具有“完整性”与“真实性”等特征。

    虽然大运河开凿主要目的是为了漕运,但漕运中的私货运销活动却刺激了沿岸地区的商业发展,也给运河沿线带来了大量的人流,而且各王朝为了维持漕运的运转,也必须适时开凿和疏浚河道,从而提供了城市兴起所需要的交通条件,为城市兴起聚集了相当数量的物质产品和居民人口,于是在运河沿岸的一些水陆交汇点或交通枢纽地区,就兴起了一座座商贸城市。这些城市因运而生,依运而存。不同时期的运河都会带动一批商贸城市的兴起,而其在运河体系中的重要程度,也往往决定了这些城市的规模大小和繁盛程度。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交通指南

    馆址:扬州市广陵区开发东路(三湾湿地公园西北侧约150米)

    乘坐56路或82路公交至三湾大桥东站下车,步行至运博路1号。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数字展厅 查看更多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文创产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