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活动 博馆简介 交通路线 网上展厅 文创产品
  • 近期暂无活动
  • 大英博物馆简介

    大英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其收藏建基于汉斯•斯隆爵士遗赠的71000多件藏品。至今馆藏已达800多万件,涵盖了200多万年的人类历史。

    博物馆秉持着开放和知识共享的原则,从建馆起就一直免费向公众开放。这种原则基于一种启蒙思想,即尽管人类文化间存在着差异,但是凭藉彼此交流,不同的文化和人群是可以互相理解的。而博物馆的角色就是为跨越文化与族群的交流以及研究提供一处平台。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首家国家级公共博物馆。从建馆起,其宗旨就一直是面向所有"好学求知者"免费开放。今天,博物馆已成为英国最受欢迎的参观目的地。每年接待的参观者从18世纪时的5000人左右飙升至接近600万人。

    18世纪:建馆

    大英博物馆的建立源于内科医生、博物学家和收藏家汉斯•斯隆爵士(Sir Hans Sloane, 1660–1753年)的遗愿 。

    斯隆一生中共收藏了71000多件物品。他希望在自己去世后,这些藏品仍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保存下来。因此他将自己全部的收藏以捐献国家的名义遗赠予当时的国王乔治二世,而其继承人则获得了两万英镑作为回报。

    遗赠被接收后,国会随之在1753年6月7日通过了法案,批准以此批藏品为基础建立大英博物馆。

    建馆之初的藏品大部分由书籍、手稿以及自然标本,还有少量古物(包括钱币、徽章、版画和绘画)和人类学材料组成。1757年,国王乔治二世捐予国家的英王藏书(Old Royal Library)也进入了馆藏。

    大英博物馆于1759年1月15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其原址为伦敦布鲁姆斯伯里区一座建于17世纪的大宅——蒙塔古居(Montagu House)。如今这里依然是博物馆的所在地,也仍然像建馆之初一样,向所有"好学求知者"免费开放。

    除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外,博物馆一直都对外开放并逐渐延长开放的时间。参观人数也由每年的5000人增至今天的接近600万。

    19世纪:扩充与探索

    博物馆在19世纪早期已拥有许多知名度很高的藏品,其中包括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1802年入藏)、瑭利所藏古典雕塑(Townley collection of classical sculpture,1805年入藏)以及帕特侬神庙石雕(Parthenon sculptures,1816年入藏)等。

    1823年,英王乔治四世将其父亲的藏书——"国王书库"(the King's Library)——捐赠予国家。被安置在大英博物馆内这项捐赠也促成了博物馆的改建和扩建。原蒙塔古居在19世纪40年代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由罗伯特•斯默克爵士(Sir Robert Smirke,1780–1867年)设计的一座方形合院式大楼。到了1857年,这座大楼与圆形阅览室(the Round Reading Room)都已落成,组成了博物馆今天的主体建筑。

    为了容纳日益增多的藏品,自然历史类收藏品在19世纪80年代时被分流至南肯辛顿区(South Kensington)的一处新建馆址,也就是后来的自然史博物馆的所在地。

    与此同时,博物馆开始大规模参与海外的考古发掘工作。由此进入馆藏的亚述文物成为了人们认识楔形文字(中东地区的一种古文字)的基础。同样地,罗塞塔石碑带来了对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破译。

    奥古斯塔斯•沃拉斯顿•弗兰克斯爵士(Sir Augustus Wollaston Franks,1826–1897年)是馆史中这一时期的关键人物。他于1851年被委任为博物馆英国和中世纪收藏的负责人。弗兰克斯不仅充实了馆内的英国和中世纪文物收藏,还进一步把馆藏范围扩阔至来自欧洲的史前器物、民族学收集品和考古材料,以及远东的艺术品和器物。

    19世纪期间,博物馆的参观人数大幅增加。尤其是在公共假期,博物馆吸引了大批各个年龄段和所有社会阶层的观众。

    在学术工作之外,馆内研究人员还积极开展讲座、改善陈列以及为藏品撰写通识说明,这些举措进一步提升了博物馆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20世纪:提供公共服务

    20世纪见证了公共服务领域的大规模发展。1903年,大英博物馆的首部简明导览出版。1911年,首位讲解员上任。

    到了1970年代,博物馆已有了积极的展厅修葺计划,并成立了一所负责提供教育与出版服务的公司。一系列的建筑项目也为博物馆带来了新的公共空间和设施,其中包括用于展示帕特农神庙石雕的杜威恩展厅(Duveen Gallery)。

    1973年,馆内的藏书成为了新成立的大英图书馆的一部分。但这个新机构还一直留在博物馆内,直到1997年才与藏书一同迁往位于圣潘克拉斯(St Pancras)的新址。

    原馆内图书馆的位置现在成为了以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命名的大中庭(the Queen Elizabeth II Great Court)。这一部分的建筑反映了博物馆最近的公共空间扩容。整个大中庭占地达两英亩,是欧洲最大的室内公共空间。大中庭的中部矗立着修复后的圆形阅览室,其四周及地面以下则是新建的展厅和一处教育中心。

    21世纪:博物馆近况

    进入21世纪后,博物馆还在继续扩充和改善其公共空间与设施。2008至2009年间,四个新的常设展馆相继落成开放:

    • 中国瓷器展厅(95号展厅)
    • 钟表展厅(38-39号展厅)
    • 1050-1540年的欧洲展厅(40号展厅)
    • "内巴蒙墓室:古埃及人的生与死"常设展览(61号展厅)

    博物馆的另一项主要新建项目——世界文保与展览中心,也已于2014年落成并投入使用。

    2017年末,何鸿卿爵士中国及南亚展厅在两年的修缮后重新对外开放。新的伊斯兰展厅和日本展厅也将于2018至2019年间陆续竣工并开放。

    大英博物馆交通指南

    馆址:British Museum, Great Russell Street, London, WC1B 3DG

    入口:正门位于Great Russell Street、北门位于Montague Place

    地铁

    Tottenham Court Road(500米)

    Holborn(500米)

    Russell Square(800米)

    Goodge Street(800米)

    公交车

    乘坐1, 8, 19, 25, 38, 55, 98, 242,在New Oxford Street下车。

    乘坐10, 14, 24, 29, 73, 134, 390,北行,在Tottenham Court Road下车;南行,在Gower Street下车。

    乘坐59, 68, X68, 91, 168, 188,在 Southampton Row 下车。

    自驾

    博物馆位于伦敦交通附加费征收范围。

    离大英博物馆最近的停车场位于Bloomsbury Square, London, WC1A 2RJ。

    博物馆有少量停车位供残障人士使用。查询请致电+44 (0)20 7323 8299。
    大英博物馆数字展厅 查看更多
    暂无数字展览
    大英博物馆文创产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