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内容

《炎黄风情·中国交响经典作品音乐会》本场音乐会精选十余首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形式题材多样,包括管弦乐、交响诗、京剧选段、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等。从瑰丽壮阔的民族音乐到摄人心魄的壮丽史诗,总有一个故事,总有一段旋律能勾起听众的回忆,带给听众直击心灵的享受。这场音乐会将为听众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民俗风情,带给听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交响表达,聆听华夏古老民歌的时代新声。
炎黄风情·中国交响经典作品音乐会曲目
管弦乐——《炎黄风情》三首《太阳出来喜洋洋》《小河消水》《猜调》 作曲:鲍元恺
管弦乐——《中国心》 编配:丁晓里
四重唱
《少林少林》 电影《少林寺》插曲 词曲:王立平
《纺织姑娘》 俄罗斯民歌 演唱:李修德 尚延会 姜世至 刘方交响诗 《嘎达梅林》 作曲:辛沪光
京剧选段 《贵妃醉酒》 演唱:李宁
乐曲联奏(唱) 《中国龙》 央视2018存晚选曲
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 作曲:何占奈 陈刚 演奏:刘玉霞 协奏:青岛音乐厅交响乐团
管弦乐 《火车托卡塔》 作曲:刘浸
钢琴协奏曲 《黄河》选段《黄河颂》《保卫黄河》 作曲:般承忠 储望华 刘庄等 演奏:杜晓玮
特邀指挥:司马健植
特邀小提琴演奏:刘玉霞
演奏:青岛音乐厅交响乐团
首席:张大建
部分曲目介绍
《太阳出来喜洋洋》 这是一首爽朗明快的四川山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挑起扁担上山岗,手中拿把开山斧,不怕虎豹和豺狼。”乐队全奏贯穿全曲,铜管乐器粗野的呐喊,弦乐从压抑到爆发的转接,以及定音鼓的敲击,表现了阳刚之气。歌曲中大量运用“啰儿”“ 啷啷扯,匡扯”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衬词,流露出歌者的愉悦自得的心情,表达了热爱劳动、热爱山区生活的情感。
《小河淌水》 “月亮出来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象月亮天上走,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这是一首即景生情,情景交融的云南情歌。乐曲以原曲歌词提供的时间(月夜)、空间(山下小河旁)为背景,用弦乐高音区的模糊音响模拟朦胧月夜,用钢琴、竖琴、钢片琴的丁冬音响模拟小河流水。在这样的背景上,恬美的英国管和明亮的长笛先后唱出柔美动人的旋律。当旋律转为全体弦乐齐奏时,低声部模拟“阿哥”以放慢一倍的同一旋律热烈应和,把炽烈的爱情之歌推向高潮。
《猜调》 这是一首云南儿童游戏时唱的对歌,内容生动,形式活泼。以“绕口令”式的节奏表现了姐妹问答对歌的活泼情趣:“小乖乖来小乖乖,我们说给你们猜: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海中间?什么长长街前卖嘛?哪样长长妹跟前?”对歌由一个具有呼唤性的音调开始,接着就通过一连串的排句发问,但对方并没有被难倒,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对答如流。问得巧,答得妙,生动活泼,妙趣横生。 幽默诙谐的云南童谣乐曲以木管乐器的明亮音色和弦乐拨奏的轻快节奏突出显现了旋律的戏谑气氛,中部引用了另一首云南民歌《安宁州》的优美旋律。
交响诗《嘎达梅林》
交响诗《嘎达梅林》以流传很广的歌唱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的民间叙事诗为蓝本,以民歌《嘎达梅林》为音乐素材,采用传统的单乐章鸣奏曲式的结构,表现内蒙古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率领贫苦牧民反抗封建王公和军阀政府掠夺土地的正义斗争。
作品以悠长而富有民族风格的主题展开,不但有大漠草原的描写,也有千军万马的激战,更有对英雄的致意,生动地塑造了嘎达梅林主持正义、为民请命、不畏强暴的英雄形象,讴歌了蒙古族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全本)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公认的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交响乐,在国外,它也获得了极高的声誉,被认为是一部“迷人、新奇、具有独创性的作品”“是最美妙的旋律”“真正伟大的艺术”。它选用中国四大传说之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作为题材内容。通过精心的配器设计,根据乐器的特征和乐曲情节的需要巧妙地安排乐器,使乐曲更具形象性。更为精彩的是,本场音乐会将演出全本梁祝,相比选段演出,本次演出能够将梁祝的故事完整地呈现给观众,从故事的开端到发展,从高潮到结局,一步步引人入胜,带领观众紧跟着故事的起承转合,享受非比寻常的观看体验。

还木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